機會與威脅,總像兩兩對生的葉子。在這新的競爭時代裡,面對中國與全球,企業比的將不再只是營收規模的大小,比的更是靈活、彈性和耐力。
在一千六百家進榜「一千大製造業」、「五百大服務業」和「一百大金融業」的企業,有多達三百九十家,去年交出營收不見得成長,獲利卻至少翻了一倍的成績單,展現了超高的彈力。這些「高彈力」企業,有些甚至被認為是ECFA下的受害產業。很有可能列入早收清單的金融業,則都已經在三個登陸選項中擇定戰略,就戰鬥位置。
朝野陣營論述,始終無法讓民眾和企業清楚了解ECFA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。ECFA的真相到底是什麼?《天下雜誌》解剖ECFA,說出馬英九和蔡英文在「雙英辯論」沒有對焦的四大真相。
ECFA,無庸置疑,已經成為台灣最具知名度的英文單字。
台語諧音為「ㄟ擱發」的ECFA(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),中文全名是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」。
這將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,第一個全面性的貿易協定,涵蓋兩岸間商品和服務業貿易、投資保障、智慧財產權、防衛措施、經濟合作和經貿爭端解決機制。
更深一層含意是,由於兩岸皆是WTO會員國,這將是個有國際效力,一簽署就不得反悔,不得逆轉、決定兩岸長期經貿走向的關鍵協議。
ECFA對兩岸的重要性,一位金控董事長形容,不只二○一二要競選連任的總統馬英九著急,二○一二將退休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可能更急,因為這關乎他在歷史上的定位。
四月二十五日,台灣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,總統與在野黨主席的政策辯論。然而根據各家民調,還是有一半以上的民眾,搞不清楚ECFA到底是什麼。雙英對辯,許多沒有對焦的關鍵議題,到底真相是什麼?
爭議一:自由化幅度有多大?農產品談不談?
蔡英文:十年,包括農產品在內,九成商品自由貿易。
馬英九:農產品不談,很多國家降稅時程超過十年,開放幅度低。
真相:ECFA只是架構協定,後續商品協定才是談判重點。
雙英對辯最大的爭論點,第一是WTO到底有沒有規定,十年內必須開放九成產品?大陸農產品會不會傾銷到台灣,影響農民生計?
曾任民進黨執政時期成立的中華經濟研究院「台灣WTO中心」副執行長劉大年明確指出,世界貿易組織GATT第二十四條,對於開放程度的字眼非常模糊,並沒有寫明九成。至於十年,的確出現在備忘錄上,但針對敏感產品,得延長為十五年。事實上,這都只是原則,韓國的蘋果、梨子雖然對美國開放,但降稅期拉長到二十年。東協與中國敏感農產品降稅,最終稅率仍高於五○%。
「重點是,實務上兩岸不能損害其他國家的權益,不要讓其他國家反對,」一位前經濟部長分析。
更重要的是,即使不再開放農產品,台灣核准進口的大陸產品,從產品項目來看已佔多數。根據三月統計,台灣准許大陸農工產品進口八六三五項,佔總貨品數量八成。
但劉大年認為,蔡英文的確點出了一個重點:不論是農產品或工業,台灣未來如果想與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,大家一定要客觀面對,要有開放的準備。
ECFA只是「大門」,真正衝擊在後面
馬英九辯論中,一再強調「早期收穫清單」中,不會包含農業與敏感產業。重點是早收清單以後呢?
根據東協與中國簽署的經驗,架構協定與早收清單簽完之後,第二階段就得針對全面性商品貿易關稅進行減讓談判。負責談判的工業局局長杜紫軍指出,早收清單選定的機械業、石化、紡織業上游、含汽車與腳踏車的運輸工具,都是國內業者同意、支持,沒有爭議的項目。
換言之,架構協定簽完,下一階段商品貿易談判才是重點,衝擊才會真正出現。杜紫軍坦言,經濟部研判,談判需時二到三年,簽署到生效後開始降稅,可以替廠商爭取到至少三到四年的時間過渡。
以東協經驗為例,二○○三年簽完架構協定,二○○五年簽訂七千項商品貿易降稅協定,東協主要六國在二○一○年完成降稅。越南、緬甸等較為弱勢的四國,時程表延至二○一五年。
大陸高層釋放出「兩岸是兄弟」、大陸願對台灣「讓利」的訊息。但大陸不可能只「給」,不「要」。大陸到底要跟台灣「要」什麼?台灣什麼產業會成為ECFA的最大輸家?杜紫軍坦率地說,截至四月初第二次談判,中國尚未提出早收清單項目。「官話不重要,跟大陸談要很務實,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之前都要謹慎,」他說。
爭議二:多少人受衝擊?
蔡英文:五百九十萬人。
馬英九:十萬人。
真相:兩者皆錯,但馬英九錯得多一點。
雙英辯論中,第二個爭論是:到底ECFA會讓多少人失業?蔡英文推估,未來將開放九成以上製造業與服務業,加總有五百九十萬勞工受影響。而馬英九則只計算,經濟部歸納出十二項弱勢加強輔導產業勞工總計十萬人。
到底哪個為真?答案是兩者皆非,但馬英九錯得多一點。
一位參與幕僚作業的財經官員指出,馬英九所謂十二項加強輔導產業,其實只是經濟部根據預算,優先選擇輔導的弱勢產業。去年預算五億,所以輔導十二個產業,十萬人是這十二個產業的從業人口。今年預算多一點,就輔導十七個。但實際上,一旦進入商品貿易談判,受影響產業勢必更廣。
自由貿易必然帶來重大衝擊
到底受影響勞工會有多少,在談判未完成前,很難預估。但「政府該做的事情是,一定要呼籲台灣社會,自由貿易協定一定會帶來重大的變化,各個階層都要去準備。台灣社會的整個產業結構,將經歷重大的調整,」一位參與過WTO談判的經貿界老將說:「自由貿易有贏家,必有輸家,財富重分配的機制也要完善建立。」
大陸對於自己「要」什麼,到目前為止雖然還沒有掀牌,主談的工業局長杜紫軍也不願意透露我方政府內部的分析。但他透露,台灣目前關稅超過一○%的產品,如果又是大陸出口的強項,恐怕就是大陸要求開放的重點。
根據財政部統計,一○八八四項產品中,還有一成二,一三七六項的產品,關稅超過一○%。這當中,包含牛仔布、成衣、泳裝、內衣等紡織業中下游產品最多,總計有八五三項。其次是包含汽車、腳踏車輛與零件等的交通工具,共計一二一項,其餘依序為不銹鋼下游工業、電機電纜業、大理石與磁磚建材、小家電等。樂器也有十八項產品,關稅超過一○%。
杜紫軍分析,中國廠商最希望爭取的,將是勞力密集型、各產業下游、消費性的產品。成衣、陶瓷、小家電廠商,都是經濟部加強輔導的對象。
「台灣的失業會惡化、還是轉好,關鍵是我們準備好了沒,」磐石會理事長,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認為。
在寧波也有投資的蔡裕慶分析,ECFA兩岸互相零關稅,最大的改變,就是讓跨海產業鏈的調度更順暢。這將使得兩岸分工,從搬與不搬的零和賽局,變成更細膩的廠內分工。
他舉自己為例,兩年多前,由於大陸客戶來台不容易,於是要求蔡裕慶準備將先進製程移到大陸去。蔡裕慶不願意,因為大陸人才很難找,流動率高,人不熟練,昂貴的高階自動化設備在大陸的壽命,平均比台灣少三○%到五○%。抵死不從一陣子,兩岸關係和緩了,加上大陸內地工人愈來愈不想出來,管理人員也愈來愈難找,近期他已經說服客戶,讓他把先進製程留在台灣,「未來,不僅是台商,甚至陸商也會考慮把尖端、精密製程,關鍵零組件組裝放在台灣。」
他舉近期,大陸奇瑞與代理商勝榮汽車合作為例,買下太子汽車廠的勝榮,未來不排除在台替奇瑞組裝車體,以台灣製造而非大陸製造的名義出口。這樣的模式,裕隆汽車與吉利也在嘗試,「台灣下一個階段要面對的,恐怕不是失業,而是技術工人不足的問題,」他認為,廠商要做製程分工,第一個關切的就是勞工素質,政府必須思考中長期的配套。
爭議三與四:簽ECFA到底有多急?有別的方法取代ECFA嗎?
蔡英文:用堆積木的方式慢慢談。
馬英九:不簽ECFA,就來不及。
真相:堆積木無法取代ECFA,但簽了不等於解決台灣困局。
雙英辯論第三個爭論,除了ECFA自由貿易協定,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走出去?
蔡英文認為,台商在大陸市場真正的競爭對手韓國、日本,都還沒跟大陸簽自由貿易協定,台灣不該著急。ECFA反而會使日本與韓國被迫跟進,加速讓中國變成亞洲老大。她認為,我們可以仿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(TIFA)的方式,一個一個產業來談,取代全面性的ECFA,好處是沒有時間壓力,可以選議題,以堆積木的方式慢慢談。
然而,綜合多位學者與前後任財金官員分析,根據WTO實務,TIFA最大的罩門,在於兩國間所有關稅減讓,必須對其餘所有國家一體適用。譬如:如果大陸給台灣面板零關稅,也必須同時給韓國、日本面板。台灣如果讓大陸汽車零關稅,同時也得給印度汽車。實務上,這樣的談判很難進行。這也是為什麼,在民進黨執政時期,除了TIFA,也積極爭取台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(FTA)。
「兩岸用ECFA談,會比在WTO談更有利,因為可以針對兩邊產業特性與特殊經濟狀況量身訂做,」杜紫軍分析。
至於政府一直強調ECFA是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墊腳石,杜紫軍指出,台灣與中國談判,撇除政治,因為台灣比較小,影響有限,相對比較容易說服中國給台灣較為寬鬆的條件:「我們曾經針對想要洽簽的國家去分析,說實話,難度不比中國大陸低。」
面子與裡子可能是相反的
杜紫軍舉美國為例,美國一定會要求農產品大量開放;泰國要米;越南則會要花生。「台灣實際的利益,不是看國家大小就好,有時候面子與裡子是相反的,」他說。
ECFA簽訂後,面子與裡子可能也是相反的。關鍵在,大陸能不能允許台灣走出去。一位前經濟部長建議,政府不妨在取得大陸的了解與支持下,在簽訂ECFA之前,先和台灣完全沒有競爭關係的新加坡簽訂自由貿易協定,化解在野黨與人民的疑慮。
除了政治問題,劉大年認為,台灣真的要走出去,無可迴避將遇到農產品開放的問題。尤其是面對東南亞國家與美國,「台灣的農業是鐵板一塊,真的是好的嗎?如果農產品是禁忌,未來即使沒有政治干擾,台灣也很難跟別人簽成。」
而ECFA將揭開兩岸馬拉松式的商品貿易談判序幕,時間勢必跨越多次選舉。馬英九與胡錦濤的政治承諾,是否能寫入架構協議,將是兩岸經貿與投資環境走向穩定的關鍵,也是ECFA的觀察重點。
辯論場上,兩黨政治人物可以為了求勝,話題故意不對焦,或者各說各話。但走上國際談判場,產業開放、人民就業與國際地位,如何對台灣人民交代,這三大議題卻無可迴避。
留言列表